专心于癌症息争的老中医,从医近五十年,本文归来了其治“食说念癌”的5条告诫、2个基本方

中医书友会第4029期每天一期,追随中医东说念主成长

I导读:今天先容董叔良老中医息争食说念癌的告诫。由于病位在食说念,当从胃腑论治,董老相配情切清降,芦根和忍冬藤是他首推的药物。此外就是虚实寒热正邪之分,选择的方药宇宙可细细推敲! 

—本文约1800字,展望阅读5分钟—

图片

董叔良息争食说念癌的告诫

作家/董成武

先父董叔良(1894~1970)在天津从医近五十年,专心于癌症的息争。一些患者经复查癌变松开或澌灭,症状缓解。存活五至十年以上者,不乏其例。本文对其临床告诫整理如下:

一、热毒炽盛、阴亏液耗为主要病机

董老觉得,食管癌患者之病机,虽有气滞、血瘀、痰凝之异,但临床上频频是热盛与阴亏并见。经发射息争后的患者气虚较彰着,但也存在虚热与实热见于独处的特色。息争宜清热、解毒、生津并用,方可收功。

唯须左证虚实的历程、决定清与滋之孰轻孰重。滋阴清热首选鲜芦根,每剂可用250克~500克。此药功擅清热生津,除烦止呕。《金匮玉函方》亦灵验芦根息争五噎的纪录。然质轻中空,当授以重权方可立功。用时应去节,便于药效煎出。并可左证症状配伍花粉、石斛、天门冬等滋阴之品。清热解毒,银花、连翘、公英、地丁均为首选药物,尤以忍冬藤为优,每剂常用30~120克、此药善治痈肿恶疮、通经络、调气血,功效胜于银花。

热甚者还可选加黄芩、黄连、栀子、黄柏。伴淋助威肿大则可用昆布、海藻、夏枯草以软坚散结。

二、胃气不降则变证丛生

食管癌患者多有吐逆、便秘、咽喉红肿溃烂之症候群。息争当从胃论治。病机虽与津液亏耗、热毒炽盛联系,而胃气不降实为肯繁。

胃以降为顺,腑气欠亨则热毒无除外泄。胃热上冲,熏灼咽喉则咽肿溃破;热毒久羁则液耗津伤;津亏肠燥则便秘,食管干涩则呕逆益剧。

故通腑降逆为息争的重要。

临床常用《伤寒论》小半夏汤,重用清半夏12~90克以降逆止呕,生姜9~30克即可开痰止呕,又制半夏之毒,热盛则加竹茹60克。通腑泄热用大黄6~9克(后下),津伤严重加巴戟、麻仁,气滞加枳实、厚朴。

然攻下之剂,不成久用,见效即止,免伤浩气。咽喉红肿无便秘的常用胖大海、金灯笼、射干、豆根配以极少大黄。宅心则在于引热下行收复胃腑的通降功能。

三、安神定志可进步疗效

董老在大量病例中发现:癌症患者在病前多有表情抑郁,情志刺激等诱因。症见表情烦乱,虚夸难眠。

而服用焦枣仁、远志、莲心等药后,伴跟着休眠的改善、精神现象和临床症状亦见好转。

四、戒备方药煎吃法

方药味大量重,董老仿仲景苇茎汤之煎法:

先煎芦根、忍冬藤等质轻之品25分钟。倾出药汁,用药汁煎半夏、枣仁等坚实之品30分钟。佩兰、白芷等芳醇之品及乳香、没药、大黄均后下同煎10分钟。每剂为一日量,只煎一次,分两次服。癌症患者亦有“昼安、旦慧、夕加、夜甚”的特色。上昼精神现象较好,秘籍则多于下昼6~7点出现。觉得下昼4~8时服药后果较好。

关于膂力较差、吐逆严重的患者则给与下昼4点后极少屡次,频频服之。

五、祛邪不忘扶正 

董老觉得:癌症患者有气滞、血瘀、痰凝之异,息争上亦有,活血、行气、化痰之别,如一味攻伐,投以毒药峻剂,永恒病势未减,而浩气已衰。故在息争中,非论何型患者须顾及气血阴阳。

理气药中常伍以参芪;逐瘀药中常伍以归、地、芍;用攻下药,中病则已。且提神无用攻逐峻剂,以防过损浩气。且常于方中加稻芽、麦芽、佛手、香橼以融合肝胃,培补脾土。

〔附〕基本方及加减法

基本方(一) 鲜芦根(去节)250~500克,忍冬藤30~120克,银花15~30克,连翘15~30克,公英30~90克,地丁30克,甘草15克。

(二) 清半夏12~90克,生姜9~30克,远志15克,焦枣仁30克,党参15~30克,当归15~30克,焦麦芽30克,稻芽15克,焦山楂15克。

主要加减法

化湿加叩仁6克、砂仁9克(均后下);化浊加白芷6~9克、佩兰叶12~15克(均后下);止痛加乳香6~9克、没药6~9克(均后下)、元胡3克;肢体逆冷加熟附子6克、肉桂3克;止嗽加桔梗6~9克、紫菀15克、冬花15~30克、杏仁9~15克;制酸加红蔻12克;吐逆甚加伏龙肝120克(布包先煎,取自大汁煎药);偏寒呕用丁香3克、柿蒂9克;右胁疼加吴萸3克、川连6克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干事,统共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



Powered by 针线编织梦想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

ICP备案号:湘ICP备2024089049号-1